每個人都想擁有健康的人生,但實現起來卻需要不少「投入」,例如投入運動或改變飲食習慣,而購買保險則是財務方面的投入。保險業一直以來都致力創新產品,讓更多市民可以負擔,近年來亦投入更多資源,提升公眾健康意識。
港人憂慮未來醫療開支
今年初富衛香港發布的《大灣區健康保障調查》1顯示,有約六成至七成半港、澳及內地受訪者預計自己及家人未來十年醫療支出會大幅增加兩成以上,約七成認為這樣的增幅會給自己增添了不少財政壓力,其中香港受訪者感受到的壓力明顯高於內地受訪者。
儘管預期醫療開支增加,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一半港人購買醫療保險(包括自願醫保)或危疾保險,逾七成多港人每年只花兩成或以下的家庭入息購買醫療或危疾保險,有近四成港人甚至表示會因負擔能力不足而放棄治療或更佳的治療條件。
保險業界絕不願市民陷於這樣無助的境地,因此不斷創新醫療保障,推出為普羅大眾而設的醫療計劃。
一個25歲剛開始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和一個55歲正計劃退休的客戶,財政和身體狀況都有很大的分別,保險需要亦因而會有所不同。有些保險產品的優勢在於全數保障2一系列住院及手術醫療費用,同時讓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及生活處境,合理地選擇自付費金額及保障限額選項。某些保險產品更設有指定危疾之全額賠償,可豁免每年自付費3,在客戶有特別需要時提供額外支援。
除了保障和減輕負擔方面的創新,保險業亦不斷優化及推出嶄新服務,如一站式醫護服務,包括專科醫療網絡、代辦住院手續及出院免找數、第二醫療意見等。運用數碼科技,市民還可在網上取得報價和購買保險,簡單方便。
提升市民健康意識
上述的調查數據令人感到心痛,對業界也是一個提醒:保險業有責任運用自身的資源,喚起市民對身心健康的關注。
保險業近年來推出不少相關的舉措,例如讓被保人以有紀律的運動獲取保險或其他優惠,或透過年輕偶像帶動健康生活習慣等,這一方面是保險業的創意推廣手法,另一方面也讓市民更關注健康。
在倡導精神健康方面,有保險公司就推出創新的精神健康保障計劃,亦透過音樂、飲食、運動相關的有趣活動,應援市民的身心健康。在經歷了幾年的疫情後,大家對這類有益健康的活動相當受落。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保險需要,保險業會擔當守護者的角色,不希望任何人因缺乏保障而無奈失去接受適切治療的機會。